保存桌面

电子与信息学报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电子与信息学报RCCSE(A+)(2020第六版),CSCD核心(2023-2024),EI 中国期刊(2023版),科技核心(2023自然科学),高质量科技期刊(T2),中文核心(2023年版) 复合影响因子:2.826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 国内刊号:11-4494/TN
  • 国际刊号:1009-5896
  • 出刊周期:月刊
  • 级别:RCCSE(A+)(2020第六版),CSCD核心(2023-2024),EI 中国期刊(2023版),科技核心(2023自然科学),高质量科技期刊(T2),中文核心(2023年版) 复合影响因子:2.826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电子与信息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79年创刊,原名《电子科学学刊》,2001年更名。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讨论,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服务。本刊现为月刊,设有论文、学术讨论、综述和简报4个栏目。 《电子与信息学报》目前被《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EI Compendex和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重点报道领域包括:雷达技术、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定位与导航、电子对抗、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等。 编辑部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2702信箱《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190 [查看详情]
投稿须知
TOUGAOXUZHI
提示:《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查重需低于10%。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整理好再进行递交。
   论文模板(JEIT 2022).doc
《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须知
一、来稿请排版成word文档,单栏、单面、五号字、单倍行距,字迹端正清楚,图、表、参考文献齐全,提供摘要和3~5个关键词。并注明中图分类号。来稿要有相应的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和作者单位名称以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来稿字数以6000字左右为宜,8000字为限(综述除外)。
二、来稿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并须由单位出具保密与知识产权证明信后方可投稿。证明信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可从“作者服务中心”下载,编辑部在给作者回执时也会提供,编辑部收到书面的保密与知识产权证明信原件后,将稿件送外审专家审稿,如在30个工作日之内未收到上述证明,来稿将被作自动退稿处理。
三、本刊刊登作者简介,每篇文章一般介绍1~3位作者,包括作者的性别、出生年、职称和目前的研究方向。来稿时请附在文章后面。
四、参考文献须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排序。凡中文文献要同时给出相应的英文信息。须引用近两年发表的文献数量不少于30%(占全部参考文献比例)。
五、来稿插图上的文字不宜多,并根据插图复杂程度选定适当的宽度,3.8cm,8cm或16cm的尺寸较为合适。最终的图上字号为7pt,字迹要清晰;线条粗细为0.4mm左右,线条要光滑。图注放在图外。
六、来稿将择优发表。凡属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获奖项目和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均请在来稿中第一页下方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亦请在文章第一页下方注明。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凡与国外学者合作撰写的论文,在审稿结论相同的情况下予以优先发表。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9号
邮政编码:100190[查看详情]
精品论文
JINGPINLUNWEN
2022-05-20定义视觉距离和视角向量特征参数
摘要:2.2 数据分析 其中
2022-01-18高斯消元法重建该校验向量
摘要:3 LDPC校验矩阵重建算法实现由上一节分析可知,传统LDPC码开集识别分为两步,首先通过高斯消元法得到非稀疏校验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稀疏化处理,得
2019-04-22目标径向速度求解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标径向速度求解方法的研究》为作者:王延停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针对某些条件下目标径向速度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利用雷
2019-04-22目标径向速度求解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标径向速度求解方法的研究》为作者:王延停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针对某些条件下目标径向速度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利用雷
2018-06-12结合测量值与预测值的最优权值分配方法
摘要:摘要:针对目标跟踪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讨论精度定义的基础上,将预测值与观测值结合一起用最优权值分配方法定权,提出了多传感器数
[更多论文]
相关评论(0
XIANGGUANPINGLUN